凡事都有两面,(就像范例三的李先生)提高了每月转入银行的公积金款额虽然可以应付个人消费,却使得公积金的“终止点”落在70岁之前(约65岁左右)。
个人若想要把公积金的“终止点”延长至70岁,则必须减低每月转入银行户头的公积金;但减少了每月可以获得的公积金却不足以满足个人每月的消费,造成“两难”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个“两难”的局面,建议个人可以购买一份年金计划。这样一来,除了每个月转入银行的公积金,个人在退休后的每个月还可从年金计划中获得一 笔款额。除了年金计划,另一个可以解决这个“两难”局面的方法就是七人行,既是同6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做些小规模的生意,每个月获得一笔足够个人生活的 经商收入,这样退休人士就不必过于担心不够钱应付退休后的生活。
总括来说,提取一部分的公积金可以满足个人兴趣;而分期把剩余公积金转入银行则既可以让满足个人的消费,又不会超出消费预算。因此,本人建议打工人士选择此方式把公积金提出来。
范例三
连接范例二,若李先生认为每月RM667不足以应付生活,而是每月需要RM1,000作为生活费。
他可以选择把15年(180个月)的分期减少至120个月(RM120,000/RM1,000),既是10年。这样,李先生每月可以获得RM1,000。
提高个人退休后每月可以获得的公积金虽然可以满足李先生的消费,但其公积金的‘终止点’却落在65岁。
若李先生每月只获取RM667,其公积金存款的“终止点”将落在70岁。然而,每月获得RM1,000让公积金的“终止点”提前了5年。
选择四
提取一部分公积金,一部分公积金每个月分期转进银行户头,剩余的存在积金户头里
选择四和其他的公积金提款方式的分别在于,此选择把公积金分成3份:提取一部分;分期转进银行一部分;以及一部分存在公积金户头里。
把部分的公积金存在公积金户头里,会减少了可以先提取的部分公积金以及分期转进银行户头的公积金。部分提取的公积金减少了,可能不足以满足退休者的需求,其做生意的资本也不足。
另外,分期转去银行的公积金减少了,等于是减少了每月的生活费,导致退休者没有足够的钱应付平常的生活。
到最后,个人还是会使用存在公积金户头里的款额。由此可见,把部分公积金存在公积金户头里可谓‘多此一举’。
另一方面,有些退休者把一部分的公积金存在公积金户头里,想要把这笔款额留给他的公积金存款受益人,尤其是子女。
然而,俗语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本人认为退休者绝对应该把公积金花在自己以及配偶身上,并照顾好自己及配偶的生活就足够了,子女们自会有他们‘自力更生’的方法,退休者不需要过于为子女筹划及担忧。
个人若想要把公积金的“终止点”延长至70岁,则必须减低每月转入银行户头的公积金;但减少了每月可以获得的公积金却不足以满足个人每月的消费,造成“两难”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个“两难”的局面,建议个人可以购买一份年金计划。这样一来,除了每个月转入银行的公积金,个人在退休后的每个月还可从年金计划中获得一 笔款额。除了年金计划,另一个可以解决这个“两难”局面的方法就是七人行,既是同6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做些小规模的生意,每个月获得一笔足够个人生活的 经商收入,这样退休人士就不必过于担心不够钱应付退休后的生活。
总括来说,提取一部分的公积金可以满足个人兴趣;而分期把剩余公积金转入银行则既可以让满足个人的消费,又不会超出消费预算。因此,本人建议打工人士选择此方式把公积金提出来。
范例三
连接范例二,若李先生认为每月RM667不足以应付生活,而是每月需要RM1,000作为生活费。
他可以选择把15年(180个月)的分期减少至120个月(RM120,000/RM1,000),既是10年。这样,李先生每月可以获得RM1,000。
提高个人退休后每月可以获得的公积金虽然可以满足李先生的消费,但其公积金的‘终止点’却落在65岁。
若李先生每月只获取RM667,其公积金存款的“终止点”将落在70岁。然而,每月获得RM1,000让公积金的“终止点”提前了5年。
选择四
提取一部分公积金,一部分公积金每个月分期转进银行户头,剩余的存在积金户头里
选择四和其他的公积金提款方式的分别在于,此选择把公积金分成3份:提取一部分;分期转进银行一部分;以及一部分存在公积金户头里。
把部分的公积金存在公积金户头里,会减少了可以先提取的部分公积金以及分期转进银行户头的公积金。部分提取的公积金减少了,可能不足以满足退休者的需求,其做生意的资本也不足。
另外,分期转去银行的公积金减少了,等于是减少了每月的生活费,导致退休者没有足够的钱应付平常的生活。
到最后,个人还是会使用存在公积金户头里的款额。由此可见,把部分公积金存在公积金户头里可谓‘多此一举’。
另一方面,有些退休者把一部分的公积金存在公积金户头里,想要把这笔款额留给他的公积金存款受益人,尤其是子女。
然而,俗语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本人认为退休者绝对应该把公积金花在自己以及配偶身上,并照顾好自己及配偶的生活就足够了,子女们自会有他们‘自力更生’的方法,退休者不需要过于为子女筹划及担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