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未婚人士,尤其已觸適婚年齡者,逢過年過節都會被親友“關心和慰問”什麼時候結婚。
通常未婚的因素是,伴侶需要時間創立屬于自己的一番事業,達到一定的經濟能力,才考慮結婚。
但是,作者小室淑惠與駒崎弘樹並不這麼認為,甚至寫了一本書《沒錢才更要結婚》。
但是,作者小室淑惠與駒崎弘樹並不這麼認為,甚至寫了一本書《沒錢才更要結婚》。
《沒錢才更要結婚》不是建議你嫁個有錢人,或者娶個千金,而是來探討雙薪伴侶該如何理財。
在男女平等,以及生活開支越來越高的情況下,“男主外,女主內”即丈夫在外打拼事業賺錢養家,妻子在家相夫教子打理家務,似乎不足以支付家庭的生活開銷。
這是因為,對于部分家庭而言,一份薪水真的難以支付一家大小的生活開支。因此,現代社會常見伴侶都各自就業,一同承擔糊口的責任。
善用稅務回扣
但是,並非所有雙薪伴侶都能減輕家庭的開支負擔。這是因為一些雙薪伴侶可能會有錯誤的觀念,即自己的薪水用盡時,還有另一半的薪金可供額外的開銷。
有者甚至認為,雙薪家庭因多一份收入,所以自己更有能力負擔更好的房屋與汽車。
分配收入要花些心思在節流(Spend Less)和少給(Pay Less)兩方面。
這里的意思是指,有紀律的預算開銷,及只購買有素質的必需品,不過度揮霍和崇尚物質與名牌。
雙薪家庭該善用政府給予的稅務回扣來達到“少給”。
單靠一方獨撐要不得
夫妻兩人的薪金難免會有些差距;收入較低者或許有“你的錢是我的錢,我的錢是我的錢”(Your money is my money,but my money is my money)。
這種緊握自己的薪資、鮮少分擔家計的心態,冀望單靠另一伴承擔家庭開支,是要不得的,因為單靠一方承擔家庭負擔,會加重伴侶的心理負擔。
一些雙薪伴侶會依據收入,決定承擔多少家庭負擔。
比方說,雙方皆貢獻出60%的個人收入,分擔家計,剩余部分則自由分配,以讓伴侶雙方有家庭共同基金,也有自己的支配空間。
換句話說,薪資較高者承擔較多家庭負擔。不過,這“賺多給多,賺少給少”的形勢卻也可能會引起其中一方的不滿。
“雙薪伴侶幸福財務密碼”的報導指出,如果丈夫承擔房屋頭期錢與房貸,太太應該要有自己的存款賬戶,分擔部分房貸,就算比例不高也無妨,維持兩人共同分擔家計的意識。
房貸是一種長期貸款,如果過于以來一方負擔,當事人的心理負擔會變大,可能會導致想換工作卻不能換,或是無法擺脫長時間勞累。
伸縮處理家計負擔比例
台灣《商業週刊》“雙薪伴侶幸福財務密碼”的報導提及,二十歲、三十歲的人生是一段以社會人身分成長的過程,未來的一切都是在這期間逐步建立起來的。
在這過程中,假如夫妻兩人都有工作,就算未來依然毫無保證可言,至少有么某種程度的避險作用。若其中一人生病,或是因為讀書或準備創業而暫時無法工作,另一半還是可以繼續工作支撐生活。
“雙薪伴侶幸福財務密碼”的報導以運動來形容以前年代和現時代的雙薪家庭,以前年代雙薪家庭猶如棒球,現時代的雙薪家庭則像網球。
向來就算夫妻兩人都工作,多半都是採取先生負責“攻擊”(賺錢),太太扮演負責家事與育兒之余才去工作補貼家用的“守備”(后方支援)的角色。
這就像是,丈夫是棒球選手,由擔任球隊經理的太太支援。
然而,現代的情況就像是夫妻兩人組成的“網球雙打選手”,兩人都是選手,對手飛過來的球離說近,誰就回擊過去,球如果飛到自己搆不著之處,就交由值得信賴的夥伴幫忙回擊。其中一人狀況不佳時,就由另一人提供支援。
報導建議以兩人前一年的年收入,來決定今年負擔比例。這方式可讓雙方的收入透明化。
報導舉例說,當丈夫跑去美國留學兩年,家庭收入減少時,生活費與房租就由太太負擔;后來太太創業、收入減少時,就變成丈夫多負擔一些。
雖然還是會視目前的狀態,彈性調整負擔比例,但理想狀態還是要力求公平負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