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18, 2012

《星狮控股 F&N by 夜孩子》

星狮控股,F&N,3689 (主板消费股)

在每周一股这个环节里,除了是分享一些新的,有潜能的,冷门的股之外,
个人认为在同一时间里和大家分享和跟进一些已经成为焦点的好股,
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介绍选股,也注重学习财报解读方式。
然而要学习解读财报,唯有通过实战,而非刻舟求剑,
既是以公司最新的状况来将自己所学,所懂的。。。运用与此处。

如果不懂得运用,不懂得变通,那么即使我们看了再多的理财投资书籍,
理论最终还是归理论。。。

公司业务简介:

F&N 的业务主要分3种,其中:

1. 炼奶和乳制品,贡献了 50% 的营业额,和 35% 的盈利。
2. 汽水饮料,大概贡献了 ~45% 的营业额,及 ~60% 的盈利。
3. 产业,营业额和盈利贡献不明显(<5 br="br">

业绩表现快报 & 简介:

1. 2011年全年净利为 EPS 107sen,其中营运的净利比 2010年成长 19.4%。
然而,2011 年 Q4 的季度盈利表现下滑,EPS 为 16.2sen,相比 2010年同期的 22.5sen
下滑了 28%。

2. 2012年 Q1 EPS 为 11.6sen,比去年同期的 30.0sen 下滑了 61%。

3. 至于过去数年的表现,F&N 整体上是个成长强劲且派息慷慨的公司。

以 2011 年最新财政年 RM383.1 million 的营运净利,相比 2007年的全年 RM152.9 million,
4年里成长了 2.5倍,平均复利为 25.8%。轮派息,F&N 是一家单靠税后净股息,7年里就能回本的公司。
换句话说 2004-2005(7年前)买进而长期持有的股东,7年里单靠领取股息,足以拿回当年所付出的本钱。

我觉得这比计算 PE 高低来得更实际的回本方式。。。因为这个才是名副其实的回本。
做生意的人,几乎都是通过生意营业的盈利来回本的。除非有人付出高价,
一般上很少靠卖生意来回本的。当然,大公司可以拿来上市,卖出部分股权来回本。
不过这也只是一次性的,长远而言。。。多数的投资和生意,主要还是靠企业盈利回本。

如果你坚持“买股票就是买股份;投资股票就是合股做生意”的信念,
那么或许我们对回本的理念也应如此。

在我还未开始进入详细解释前,先让大家看看这期分享的题目大纲:

1. F&N 大难临头,多事之秋,如何评估 F&N 目前的情况和业绩表现呢?

2. F&N 公司管理层这些年来付出过的努力。

3. 对F&N 公司处理泰国水灾危机效率的看法

4. 可口可乐是逢战必胜的吗?

5. 股价会暴跌吗?不卖的话会危险吗?

6. F&N 未来的展望


1. F&N 大难临头,多事之秋的时期,
如何评估 F&N 目前的情况和业绩表现呢?

大家最会看。。。就是业绩盈利表现,特别是 EPS 和 Net Profit。
看到 EPS 和 Net Profit 大起,比如成长 30%, 40%, 50%,
反应就是。。。哇,好厉害,这个是好股,看好这个,看好那个,
沾沾自喜。

看到 EPS 和 Net Profit 短期大跌(当然,发生当时。。。我们不知道是短期
或长期,可能我们也未必会认同是短期),下跌 20%, 40%, 60%,
反应就是。。。KNS 咯,吃屎咯,种番薯咯,做么业绩这么烂的?
XXX 公司肯定大难临头,面临这个压力,那个压力。。。
口黑脸黑,下调目标价,建议卖出,恐慌抛售。。。等等。

不是我随便说的。。。即使是那些分析员的报告和预测,
也是这样的反应。爬了49楼的 F&N 帖子,看回分析员和报章的新闻,
也是如此。2011 年6月前的新闻,数字美,几乎都是唱好的。
数字美时,即使是关于失去可乐的课题,大家不妨看看。。。
当时的标题依然是。。。“展望乐观”的。
如今,数字不美了,马上改口。

散户们如果也跟着这样的消息来判断和作出反应的话,
多数会变成小草,风吹两边倒,被市场情绪牵着鼻子走。
有的甚至1年前断言 RM15 就是最高峰了,
结果1年后,RM15 几乎是全年最低价。

那么,F&N Q1 的业绩真的有 61% 这个数字给到的映像那么烂吗?

要看的,除了数字。。。还有整个大图片及行业性质。以下是最新 Q1 的业绩表现:

Profit.jpg

同样的数字,如何解读呢?盈利下滑 60%,
如果要配合盈利调整 PE,那股价是不是应该跌 50%以上呢?
60% 下滑的幅度和如此低的盈利,是不是真的那么令人意外和跌眼镜,
还是只是大惊小怪,少见多怪呢?实战应用的时候到了。。。

以下是我对此业绩的几种解读方式和判断:

(一). 水灾影响业务和原料价格波动的因素:

大家必须先了解行业性质会造成 Profit Margin 上的差异。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 Profit Margin,虽然优秀的公司会比
同行和平均高,但是行业与行业之间还是有个明显分别的。
而消费股的行业,正好是个低 Profit Margin 的行业。

即使我们拿去年 F&N 表现好时的数字来计算,Net Profit Margin 大概也才 10%。
相比其他行业,有些 Profit Margin 20%, 30%, 40% 等等。
对一个 Profit Margin 低的行业而言,任何短期的原料价格波动,
还有一次性的负担,对净利的起伏影响都是极大的。

假设两家公司同样以 RM2.5亿的 Equity 创办了生意,

A Profit Margin 40% 的生意,但是一年周转量低,
1年 Revenue RM2.5亿,净利 RM1亿,成本开支 RM1.5亿。

B 是 Profit Margin 10% 的生意,但是周转量高,
1年 Revenue RM10 亿,净利 RM1亿,成本开支 RM9亿。

两家都是 ROE 40% 的公司,两家都用了同样规模的资本来做生意,
两家都1年净赚 RM1亿。。。那分别在那里呢?

突然。。。两家生意的原料成本都上扬 5%,
或者多了一些一次性的成本开支,5%,
那么 A 的成本就会是 RM1.575亿,多了 RM7.5 million。
B 的成本就会是 RM9.45亿,多了 RM45 million。

对 A 来说,成本额外 5%,净利下滑 7.5%。
对 B 来说,成本额外 5%,净利下滑 45%!

即使是单单 1% 的成本上升,对 B 来说已经是个 9% 的盈利下跌了。
所以,那些属于低 Profit Margin 的行业,经常在原料价格波动,
而却能保持高稳定性盈利表现的公司,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管理层的能力无疑是优秀的。

同样的。。。A 如果突然失去其中一个顾客的合约,
少了 10% 生意,Revenue 下滑 10%,可是短期内很多开支
还是必须维持的。假设成本保持的话,Revenue 下滑 10%,
对 A 来说等于少了 RM25 million 净利,或下滑 25%。

可是对 B 来说。。。少了 10% 的生意,
如果短期里众多成本必须维持的话,那么 Revenue 下滑 10%,
对 B 来说等于少了 RM1亿的净利,下滑 100%,或者等于白做。

去年 F&N Q1 的净利是 RM1亿++,在这个多事之秋的时期,
少了可乐的生意,泰国水灾情况混乱,成本上扬,意外亏损,
短期多了数千万负担,少了数千万净利。。。
考虑到 F&N 的行业本来就是一个低 Profit Margin 的行业,
其实我们并不应该对此季度的盈利下滑感到意外的。

如果说糖价起 20%,整体生产成本才上升 1% 的话,
也不要小看这个 1% 成本上扬对 Profit Margin 低行业的威胁。
因为这个意味着 10% 的盈利下滑了。

P/S:不要把行业低 profit margin 和公司低 Profit Margin 弄乱了。
如果整体行业平均都是低 Profit Margin,而公司已经比行业平均高的话,
那么低 Profit Margin 是行业的本质和因素。
如果行业平均 Profit Margin 很高,而你选的公司比同行低,
那么这个是公司的问题了。

低 Profit Margin 的公司,即使短期盈利成长 30%, 40%,
市场还是不会给予高 PE,把它当成是高成长股的。
因为市场已经知道,当行情波动时,盈利下滑的幅度和稳定性,
肯定不会比高 Profit Margin,成长比较低但稳健的公司好。

例子就好像成本效率差的小种植公司,CPO 起的时候,它们看似起得比高 Profit Margin 公司快的,
可是,CPO 价格逆转时,他们的跌幅和情况都是比高 Profit Margin 公司糟糕的。


(二). 厂房搬迁开支,折旧,和其他与水灾和原料价格无关的因素:

好了,(一) 主要是让大家了解行业 Profit Margin 和成本波动的影响。
而现在是谈一些其他的因素。
根据 2012 Q1 的季报,单单搬迁厂房到 Pulau Indah 新厂,
搬迁和运输的开支花了 RM1.3 million,同时 Pulau Indah 厂房已经
在去年11月完成,12月开始进行 test run 工作。没有错好像是今年6月
才开始投入生产,所以目前没有生产力,但是开支还是必须花的。
由于厂房已经完成了,自然会加速了折旧率。
投入 Pulau Indah 厂房 CAPEX 了 350 million。
单单是这个季度 Pulau Indah 厂房的折旧率,就已经高达 RM5.7 million。
单单折旧和搬迁已经多了 RM7 million,还不包括这数个月里
Test run 整间厂房所需要的 Operating Expenses。

2010年 Q4,Nestle 收购了 BAT 工厂后,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
当时 Nestle 单单因为厂房 test run 的开支,花费不少过千万。
虽然 F&N 和 Nestle 的产品及厂房未必一样,不过从这里参考的话,
我认为 F&N test run 一家 3.5亿的厂房开支,应该不会比 Nestle BAT
的工厂少(Nestle 的好像才 1亿多)。
个人估计,这个季度折旧和 test run 的负担,应该不会少过 RM20 million。

投资 Nestle, Dutch Lady,和 PPB 时,都给了我不少这方面的经验和参考。

2010 Q4,Nestle 的盈利超难看(记得也是下跌超过 50% 的)。
当时 Nestle 股价 ~RM43 左右,结果现在多少了?

2010年下半年,DLADY 连续2个季度的盈利也是超难看,
因原料价格波动而导致 30-50% 的盈利下滑。
当时 DLADY 股价 RM17 上下,虽然当时曾经一度跌破我买的均价,
但结果现在多少了?

2010年下半年开始,PPB 的业绩也是炒烂的。
全世界都在等它 RM13 甚至 RM10 以下。。。
结果 2011年8月和9月,它股价的跌幅和稳定性还是好过很多业绩表现好的优质股。

连派息低的 PPB 都能挨过8月和9月的暴跌了,
派息高的 F&N 崩盘!?没有那么那么容易吧。。。(不是没有可能)。

我不知道 F&N 的股价会不会跌,目前有没有陷阱。
但是这些过去累积到的经验,都告诉我,这些问题都不必大惊小怪,
给到我克服恐惧,继续持有的信心。


以 Q1 的 41million 盈利计算,如果把这个 RM20 million 加入的话,
那么净利就应该会有 RM60 million。同时,如果再考虑到原料价格波动(糖和汽油),
泰国水灾的影响,失去可乐的生意。。。我觉得这里的变动肯定不会少过 40 million。
有些人认为水灾的亏损有保险支撑,所以认为这次的 60% 盈利下滑主要是因为可乐的打压。
去年可乐单季里的盈利贡献是少过 20 million,不见得 60% 下滑是主要因为可乐打压。
所以整体上目前 F&N 的表现是不足为奇的,不必大惊小怪。


(三). 泰国水灾亏损会计上的 lagging:

Timing.jpg

公司也有在季报里说明,盈利下滑当中的因素,其中包括泰国水灾亏损会计上 lagging 的因素。
没有记错的话,泰国洪水。。。是7月就开始发生的。可是,当时 2011年 Q4 的业绩,
似乎还未把这个亏损考虑在内。随着洪水迟迟未退和岁月的流逝,
相信所造成的伤害也随着时间增加。然而,基于会计制度的关系,6个月以来的亏损和负担,
几乎都附加在 2012 年 Q1 的单季表现里。
如果水灾亏损1年只有 RM50 million,把 RM50 million 算在单季,就会是盈利下滑 50%,
算在全年,可能才下滑 13% 而已。不要把那个 60% 的数字看得很严重那样。
保险的赔偿,也有分 timing 付款的,
所以实际情况如何,很难推算。。。算再多,也是无济于事的。
只要了解发生的情况,公司行业低 profit margin 的性质,还有盈利下滑的原因后,
实际数字不需要算太多。。。大概大概有个概念就好了。


至于F&N Q1 的业绩表现,
与其说是管理层办事不利,F&N 面对 XX 竞争压力,
倒不如说只是因为几乎所有不良的因素几乎全在同一个时期发生而已。
而且还是发生在低 Profit Margin 本质的 F&N身上。。。
有些人看到的是下跌 60% 的数字,而我看到的是区区多了数千万的成本或意外亏损。

2. F&N 公司管理层这些年来所付出的努力:

很多人不但不了解低 Profit Margin 行业的性质,
甚至还误解 F&N 是被可乐打压才下跌 60% 的。
有的也会拿 EPS 11.5sen X 4 季 = EPS 46 sen 之类的方式来计算,
之后认为 相比 2009 年在知道即将失去可乐的 2-3年里,
F&N 管理层作得不够好的观点。

看了第一篇的分享后,不懂大家是否会对 F&N 管理层改观(从差劲 -> 还可以),
而重新考虑这个结论呢?

首先,在还未和大家讨论管理层做了些什么,改善了些什么,付出了些什么努力,
和未来展望如何前,先来和大家看看在知道即将失去可乐的合约后,
管理层和公司所达到的成绩:

Management2years.jpg

宣布即将失去可乐合约消息的时间,是 2009年2月18日。
所以轮内幕的话,应该在早前已经开始知道,也即是 2008年9月财政年结束之后。
2008 年当时全年的净利为 RM167 million,EPS 才 47sen,派息 40sen。
得知失去可乐的这2-3年里,公司不断通过各种策略改善营运效率,
Profit Margin 不断的提升,从大约 5% 的 Profit Margin,
改善接近 10%。售卖了玻璃厂,把一些生产价值低的生意卖掉,
虽然影响 Revenue 下滑,但是盈利不断上升,同时还让股东们享有高股息。
同时,售卖玻璃厂获利 RM5.5亿,然而之前的 RM1.10 特别股息,
才花了公司 RM390 million 左右。其余的 RM1.6亿,也足以让公司
把债务水平大大减低。

在 2008年之前,F&N 当时还是个好象 Nestle 及 DLADY 那样成长缓慢的消费股,
当时5年平均的成长率不高。。。好像才 10% 上下而已。
但是,在这3年里,盈利成长了 2.3倍,平均复利 31.7%,
为的。。。就是弥补失去可乐后的这一天。

(一). 2007年-2009年期间,F&N 开始进军乳制品市场,
并於泰国和大马设厂。

(二). 这段期间 F&N 也买下了 Nestle 在泰国的乳制品业务。
其中最出名的牌子,就是 Bear Brand。
2011年的其中一项活动,Drink & Win a Trip to Europe contest
with Anne Thongrasom (电视巨星),为期3个月,
而 2011年,Bear Brand 的销售额成长 25%,
同时达到 98% 的市场份额。

(三). 2010年期间,当时 F&N 泰国的乳制品在市场上只是排第二(应该是 2009-2010)。
之后公司推出 Carnation's Everywhere Campaign,转换市场焦点,
主要攻打的是小贩营业者,高档茶室,
还有各种饮食的连锁分行生意,而不是典型的超级市场。
连 KLSE.8k 前辈开的茶室(属于高档等级的),厨房和 counter 摊位摆满的几乎
都是 F&N 的炼奶。这种销售方式还有摆设情况,很多其他高档茶室和连锁分行都有见到。
也是近几年才发现有靠这种摆设方式来建立品牌效应,打广告和推销的。
通过电视平台,女性健康杂志和很多烹饪杂志,及各种销售管道来推销。
之后,Carnation 乳制品取得市场第一的地位。


2008年时可乐在汽水项目的市场份额是 65%。
100 Plus 当时在 Isotonic 饮料当中取得垄断地位,
市场份额高达 90%。不过之后冒起的 Revive,
应该在近年来夺走了不少生意,不过找不到最新的统计。
无论如何,100 Plus 在 2010年和2011 年的销售量依然分别取得 20% 和 10% 成长。
SEASONS 系列的饮料,也是在 2008年开始冒起的。
当年,SEASONS 系列的饮料,已经获得该项目
市场第二的地位。所以 Yeos (YHS) 应该是第一,Drinho只能做第三。

2010 年,YHS 的 Revenue 还从2009年高峰的 RM546 million,全年下滑 13.6%
至 RM472 million。

(四). 同期的2010年,SEASONS 系列饮料继续取得25%成长,达到 27% 的市场份额。
。。。钱都去去了哪里,应该很明显。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YHS 有的饮料,SEASONS 几乎都有。
但是 SEASONS 有的饮料,YHS 不一定有。
而且市场份额的统计也可能会有偏差,因为饮料种类不是完全相同。

单凭自己视线和环境之内看到的东西,来判断到底什么牌子比较好卖,
我认为是不实际的。因为每个区域会有出入,很难反映整体市场的。
YHS 在最新9个月的业绩里,Revenue 成长 11% 左右,大概是4亿的生意。
轮凉茶豆奶之类的规模,相信还是 YHS 比较大。
我并没有 Seasons Revenue 的实际数据,不过在 2011年 Seasons 系列的 Sales Volume
成长了 14%。从这里推断,SEASONS 系列的饮料,市场份额应该还在持续增加中。

另外,大家可以参考下 YHS 的财报。YHS 的 Profit Margin 和成本效率明显逊色于 F&N。
YHS 的 Revenue 扣除成本后,单单 Operating Profit 已经低得很可怜了(~5%)。
2010年还曾经出现亏损。
不管未来饮料市场如何变动,可乐攻打市场又会如何,
我认同 sk116 兄说的。。。要面对压力和捏一把汗的,应该是 YHS,而不是 F&N Seasons。
虽然 F&N 整体 Profit Margin 才 10%,但是乳制品和炼奶的赚幅不大。
反而是饮料的 Operating Profit 高达 15% 的。
Pricing command 和成本效率,很明显都在 F&N 这里。
大家卖着相近的价格,赚的数额差 3 倍(RM100 赚 RM5 vs. RM100 赚 RM15)。
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使还不是市场第一,我觉得 Seasons 还是可以长期和 YHS 及 Drinho 奉陪下去。

这里也有一些 sk116 兄的旧帖分享,过于他个人市场观察和意见:

Further to my discovery on F&N Seasons - Ice Lemon Tea being sold in Cinemas last year. The latest additions in Cinemas are F&N FruitTree - Apple, Orange and Lychee. These 3 choices versus Coke's Minute Maid. Who do you think will win? Common sense tells me that whoever has varieties will prevail eventually.

I dare say SEASONS, FRUITTREE & FARMHOUSE are 3 strong brands in the making under F&N's umbrella besides the Malaysian's Top Brand - 100PLUS, especially FRUITTREE.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1832&pid=583528

(五). 2010年,F&N 获得 Red Bull 大马的代理权,合约在 2015年3月满期。
在获得 Red Bull 大马的代理权之前,Red Bull 当时在大马 Energy Drink 的市场分额是 40.0%。
在短短的1年利,在 F&N 的经营之下,Red Bull 的市场份额成长到 47%!
令我惊讶的是,Red Bull 的销售量在1年里成长了 139%!
销售量成长 139%,市场份额才增加 7%,这代表什么呢?
这意味着,Energy Drink 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很高兴 F&N 做了对的选择。
今年,F&N 会继续推出不同的策略来攻打 Energy Drink 市场和打响 Red Bull 的品牌。
超市里的 shelf,我们是很难看到 Red Bull 的 sales 有什么不同的(不要什么都只会看超市)。
新的1年里,F&N 会在全马各地推出 1000 架 Red Bull 牌子的冰箱(Cooler),
主要集中在人流量高,还有具备形象的 outlet。
这还是第一家 Energy Drink 的 Cooler。其他牌子还未有的。

(六)售卖玻璃厂业务,结束生产价值低的生意,派发特别股息回馈股东,同时还提升了营运和资本效率。

(七). 至于近几年的饮料业务成长,几乎全都是由 100 Plus, SEASONS 系列饮料,和 Red Bull 带动。
公司几年里都好像没有提到可乐。。。
2008年,F&N 的 Revenue 为 RM3.5 billion+,饮料贡献 35% 或 RM1.25 billion Revenue,
及 45% 或 RM123 million 的 Operating Profit。
当时可乐占了多少,没有资料参考。
2011年结束合约前,可乐只占了 Soft Drinks 的 30% Revenue (~RM552 million),
和 ~RM82 million 的 Operating Profit 而已,
但汽水整体的 Operating Profit 从 RM123 million,3年里成长到 RM273 million。
既是说。。。F&N 自身饮料 ~RM191 million Operating Profit。

如果3年前可乐也是占 30%,那么可乐 Operating Profit ~RM37 million,
F&N 自身饮料 RM86 million。

如果3年前可乐和今天没有两样,那么3年前可乐 Operating Profit RM82 million,
F&N 自身饮料才 RM41 million。

所以3年前 F&N 自身饮料的盈利最少有 RM41 million,最多也才 RM81 million。
短短3年里,成长 2.3 - 4.6倍至 RM191 million。非常惊人。
从种种迹象显示,这2-3年里,可乐的业务和销量很可能是原地踏步,或者成长不明显的。
难怪可乐不想继续和它做生意。 还是,可乐已经不好卖,所以 F&N 不要?


(八). 收购可可世界(Cocoaland) 股权,改善和提高产能及成本效率。这个不多讲,
看看以下的 link,和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新闻:

The third pillar

When F&N bought a fifth of snack food maker Cocoaland Holdings Bhd for RM55 million last year, analysts reckoned it was more for the latter's beverage investment. Cocoaland has a hot filling bottling operations.

But Ng is also serious about making chocolates and gums. He now plans to buy another food company to make the business a substantial contributor to the group. Cocoaland was meant as a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F&N and Ng reckons the group is ready for the next step.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1832&pid=674160



(九). 在 Kota Kinabalu 设立 PET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透明瓶罐)工厂。


(十). Shah Alam 厂房采用 3 in 1 monoblock production line。
而且这个生产线科技,还是整个 Asia Pacific 里的第一架。之后 PET 的产能提高了 30%,
改善了成本效率,也成为整个 Asia Pacific 最快的 PET 生产家。

飲料銷售穩定 
星獅斥資4200萬提升生產技術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1832&pid=856801


(十一).还有收购什么 FCL 之类和其他咚咚。。。
这个好像是合作发展产业的。。。
F&N 的母公司,其实也是擅长产业的。。。其中 40% 营业来自产业。

F&N母公司,听过?F&N Limited,在新加坡上市,不是马来西亚这间。马来西亚这间公司是F&N Holdings Berhad。
若没有记错,F&N Limited的地产贡献着40 %的盈利。
F&N Holdings Berhad,即马来西亚上市的这家公司,地产贡献没超过10%。
不过有个Bonus,公司拥有不少的优质地段,不排除日后会仿效母公司转型至多元化。
当然,现在也已经在计划发展一些地段了。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1832&pid=583528

3. 对F&N 公司处理泰国水灾危机效率的看法

泰國生產線暫停 
星獅加速提升本地產能

吉隆坡12日訊)星獅控股(F&N,3689,主板消費股)透露,由於該公司位於泰國大城府(Ayutthaya)的廠房所面對的水患虧損仍無法估計,因而計劃加速提升雪蘭莪英達島(Pulau Indah)和八打靈廠房的產能。

星獅控股首席執行員拿督黃維聲表示,泰國的水災狀況已淹沒大城府約40%的地區。由於連日大雨,水位上升的速度非常快,洪水已從北部地區流至南部,並在昨日起,流入星獅控股的泰國廠房,導致部分的生產機械損壞。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1832&pid=856800

泰国7月开始出现洪水和水灾问题时,影响了泰国 40% 的区域,其中包括 F&N 泰国 Rojana 工厂。
随着水灾情况和影响越来越严重,F&N 泰国工厂也被逼在10月11日完全关闭工厂,停止生产活动。

然而,公司马上采取拯救行动,不但加速 Pulau Indah 工厂投入生产的进度,
本来预计 2012年才完成,2012年下半年才投入生产的厂房,
公司提高了效率,11月就完成建筑工程,然后开始 Test run,
也把投入生产的目标时间提早了数个月。

同时,也依靠 PJ 乳制品的厂房,在缺乏准备和无中生有的情况之下,
加工生产,在水灾泰国交通系统混乱的情况之下,供应了 43% 的货给泰国市场。
如果 F&N 关闭泰国工厂期间没有裁员或命令员工放无薪假的话,
很可能是把大部分的员工都调到来 PJ 和 Shah Alam 帮补运作。
理由是因为泰国的乳制品生意量和大马平起平坐,
而大马乳制品的 Production capacity 应该也是因为到达了顶限,
所以才需要投入 3.5 亿设立 Pulau Indah 厂房的。

在 Production capacity 几乎已经满档的情况下,
依然还能无中生有的额外增加产量,完成 43% 泰国市场的供应,
我觉得这个绝对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即使业绩盈利数字难看。
Good time 的时候,我们很难看得出一家公司的实力的。
唯有在 Bad Time 的时候,当公司在时间,金钱,和所有资源上面对考验时,
才看得出管理层的能力有多强。

另外,这样的举动,多少也会牵涉到本地厂房的运作,
还有整家公司沟通和运作的效率,加上可乐已经获得解脱,
从10月开始积极攻打市场,Permanis 那里也给了 F&N 不少的压力。
然而,在面对种种难题的情况下,F&N 自身饮料的业务销售量,
竟然还可以比去年同期成长了 9%!

不明白为何大家要因为那个 60% 盈利下跌的数字,
只看到 F&N 那么一点点的缺陷,而看不到 F&N 整体上的美呢?

花莎尼泰廠停擺獲賠1.5億
啟動舊廠發展計劃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1832&pid=906009

至于赔偿。。。公司有做足保险措施,买的是 All-risk Insurance。
所以我认为厂房的亏损不会是问题。
不过,有点我不明白的是。。。年报里,公司提到他们的保险配套,
是可以提供 5 billion bahts 的赔偿的,或 RM5 亿。
为何如今只有 1.5亿呢?无论如何,
目前还有 RM70 million+ 的保险还未收到付款,
相信当厂房重新开放后,应该足以承担其它的破坏和损失。




4. 即使是可乐,也不是逢战必胜的。。。

很多人都认为,可乐获得解放之后,可以随意推出新产品攻打市场。

对于这一点,我只能说。。。别当可乐公司是神,推出什么产品,进军什么市场都会赢。

没错,如果单单是可口可乐这个老招牌饮料,它要在大马立足确实是不难。
品牌效应,其实强的只是可口可乐这个名字的牌子而已。
所以不代表它以任何其它新牌子来打都会逢战必胜。

看看这个,可乐进军中国的首10年,竟然还是亏损的。。。可口可乐不是神

可口可乐在其重返中国市场25年之际,专从香港赶到北京的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奇伟昨天首次披露,尽管可口可乐目前已在中国碳酸饮料市场占有率超过了52%,但在其重返中国的头10年内却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


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 ... /homeway081104.html
我认为可口可乐应该不会随便推出新产品和其他市场巨人硬碰硬来打市场的。


5. 股价会暴跌吗?不卖的话会危险吗?

说起这个。。。就有点矛盾,讽刺和搞笑了。看看以下新闻:

印支半島將趕超大馬‧花莎尼泰乳製品市場坐大
大馬財經 2011-05-07 12:24
(吉隆坡6日訊)花莎尼控股(F&N,3689,主板消費品組)積極擴展區域業務,立志兩年內在泰國奠定乳製品“一哥”地位,並看好人口2億多的印支半島,可在兩三年內趕超大馬。
公司首席執行員拿督黃維聲說,花莎尼在泰國乳製品坐上第二把交椅,期望兩年更上一層樓;至於印支的越南、柬埔寨、寮國與緬甸,市場潛能比已趨飽和的大馬更看好。

至於可口可樂裝瓶合約9月將到期,上述佔30%的業務肯定對花莎尼構成衝擊,黃維聲預料公司需時2至3年才能抵銷衝擊。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1832&pid=617604

2011年5月7日,管理层老早就已经说明了汽水和饮料业务需要 2-3 年才能抵销冲击了。
不明白为何大家现在才来对管理层那句 2-3年才能复苏的词句呱呱叫。
之前5月以 RM19-20 买进的时候,又不见大家对 “2-3年”呱呱叫?
其实都是不同的时间里看同样的消息,分别是一个时期股价和盈利起,一个时期股价和盈利跌而已。
起的时候,就胆粗粗看好,RM20 也敢敢加码。。。
跌的时候,就悲观恐慌抛售,然后批评管理层办事效率。

我们也来看看股价走势:

Technical.jpg

“2-3年复苏”这个消息是在最迟5月就已经出了。。。
可是,5月到7月,股价几乎都没有明显变动。
当然,可能是陷阱,或者市场和大户反应迟钝,没有留意新闻。
直到7月进入8月时,股价才大幅度下跌。
不懂是不是泰国水灾和8月股灾暴跌的 Timing 相近,
所以才造成 F&N 是因为股灾而暴跌的错觉呢?

整体上,F&N 的股价并没有在8月暴跌后跟着股市回升/反弹,
同时9月的跌幅也不大,整体上8月至10月都一直一蹶不振。
9月26日,正好是大马股市当时的最低,之后10月一路回升,
F&N 也没有明显起色。
从这里判断,8月的暴跌,应该主要不是因为股灾,而是泰国水灾。
以前,F&N 总是给到我股价缺乏稳定性的映像,因为经常波动很大。
可是,当看到资汇文章里给的 F&N time point 时,
我才发现原来过去的大幅度波动,都是和可乐和企业消息有关,
而非股灾。

2009年2月18日,公司公布失去可乐合约的消息。
F&N 在短短数个交易日里,从 RM8.22,下滑 16% 至 RM6.89,
引起市场恐慌。而之后刚好在 308 时爆发股灾,
所以才会给到人看似 F&N 因股灾大跌的错觉。
不过,之后短短的3个月里,F&N 股价回稳到 RM8.30。

2010年1月26日,是双方原本合约期满的日期,
股价从 RM10.04 下滑 4% -> RM9.63。
刚好那时大马股市也有调整。

而 2011年的8月,泰国水灾问题。
竟然会那么巧。

2009年跌 16%,2010年跌 4%,2011年10月可乐正式脱离 F&N,
不过股价。。。-> 几乎没有反应。
市场已经消化了失去可乐的消息?还是跌到已经麻木了,没有反应?

如果把这些因素扣除的话,大致上其实可以看到 F&N 股价是稳定性蛮高,
对 systemic risk (经济局势和大环境因素)具有抗跌能力的。

至于股价走势。。。F&N 失去可乐已经是2009年就知道了的事,
而且 F&N 这2-3年时间也做足了改善。
2011年5月的新闻,公司就已经说明了预计要2-3年,才能让汽水业务恢复元气。
2011年7月开始泰国水灾,10月的时候,相信已经可以得知造成巨大伤害。
2011年10月27日,截至9月的业绩已经公布,
7-9月期间泰国水灾的影响,也可以从季报上参考和研究,
当时也宣布了盈利和1股息。
而10月27日连续3天里,股价走势出现了“福、禄、寿”3天的高量支撑并推高。
我认为那时市场和大户们应该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料,
对泰国水灾和失去可乐效应有了某个程度的掌握,
配合高股息,才大量买进的。

之后,F&N 在2月公布了超烂的季度盈利,
2月8日开市时,许多散户都恐慌抛售。。。
开市就一度暴跌至 RM16.60。
然而在大家恐慌抛售时,F&N 也出现了“定海神针”。
2月10日也是。。。出现高量扶持,
回稳在 RM17.50-17.60 水平。

我认为,如果大户要设陷阱的话,没有必要等这么久和那么多轮的起落。
而且还要在2月这样的 timing,这样的业绩,和这样的高价进场。
我不会看一家公司有没有庄。。。我只是知道 F&N 是家好公司,
大股东不会随便炒炸股价起落。
物以类聚,我们是什么类型的投资者,就自然会选择投资什么样的公司,
自然会搭上什么样的船过海。。。遇到设陷阱大户的几率,
肯定会比炒股和低价股低。

这整个星期里,F&N 的股价没有继续下跌,暂时横摆稳定在 RM17.50。
股市什么都有可能的,虽然不排除股价会因种种因素下跌的可能,
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说公司股价不跌,也不见得是陷阱。

如果大家再看完最后一篇分享,而之后数个月股价又没有继续暴跌,
那么相信大家应该可以接受。。。F&N 股价为何不跌的理由了。


借用一下 sk116 兄的分享,和 Philip Fisher 的名言:

"... If the job has been correctly done when a common stock is purchased, the time to sell it is - almost never." - Philip Fisher.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1832&pid=163427

6. F&N 未来的展望

之前提到 F&N 在泰国水灾时期,依然赶货成功完成了泰国 43% 的生意。
同一时间里,我相信泰国的其他竞争者,
是无法追得上 F&N 的。
在患难时期,那个厂家成功雪中送炭的会胜出。
短期里,水灾确实是 F&N 的 Disaster。
长期来看,这场水灾帮 F&N 把其他竞争者给 wipe out 了,
是个 Blessing In Disguise。。。
我相信泰国业务恢复之后,F&N 的市场份额会继续扩大。

F&N 未来的发展大蓝图,很明显已经设定目标在整个印支半岛了(Indochina)。
年报里也说了不少发展方向和展望。

单单是泰国的人口,80 million 人,几乎是大马 28 million 人的 3倍!
然而,市场和消费依然还是比大马低。
在脱离了可乐的约束后,F&N 可以自由发展海外业务了。
其中还大量召集 distributors,开拓缅甸的市场,提高 market penetration,
攻打 54 million 人口的市场。整个印支半岛的人口不下 200 million 人,
等于大马的市场 8倍!

泰国有 300,000 的零售 outlets,比大马大3倍。然而 market penetration 只有一半。
以上种种的因素,加上考虑到 F&N 乳制品和炼奶的垄断地位,
我认为 F&N 有这样的实力继续成长。

"It is a very big step to move out of Malaysia, not just Thailand but also Indochina," he told reporters at a briefing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grand opening of the Rojana plant last week.

Thailand has a population of 80 million people but its dairy consumption is much lower than Malaysia. It is also next to Vietnam, Laos, Cambodia and Myanmar. Combined, these five countries have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200 million people, or almost eight times the size of Malaysia. Their economies are also less developed, which means the potential for growth is even greater.

Ng describes the Thailand business as godsent.

There are about 300,000 retail outlets in the country, three times more than Malaysia but it has only penetrated half of that. Entering Indochina from Thailand is also much easier because the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almost similar.



The third pillar

When F&N bought a fifth of snack food maker Cocoaland Holdings Bhd for RM55 million last year, analysts reckoned it was more for the latter's beverage investment. Cocoaland has a hot filling bottling operations.

But Ng is also serious about making chocolates and gums. He now plans to buy another food company to make the business a substantial contributor to the group. Cocoaland was meant as a learning experience for F&N and Ng reckons the group is ready for the next step.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1832&pid=674160


管理层还说过,放眼4年内把泰国乳制品的销量,倍增至 16 亿的。
目前泰国乳制品的销量大约 RM8-9亿,和大马平起平坐。
泰国乳制品暂时贡献 RM53 million operating profit。
倍增的话,应该会贡献额外 RM50 净利。

泰國乳製品營業額 星獅冀4年內倍增至16億
企業17/06/2011 17:20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1832&pid=668945



然而,这只是泰国 Rojana 的乳制品厂房而已,耗资 RM2.5 亿。
Capacity 是1天 350 万罐炼奶。
最大的厂房,就是即将投入生产的 Pulah Indah 厂房,
有4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 capacity 是每天 150万罐,总计1天 600 万罐炼奶!

星狮集团这所耗资3亿5千万令吉建成的厂房,将成为区域和全球最大的灌装乳制品制造厂房之一。这也将带领集团进一步迈向区域创新世界级食品与饮料业者的宏愿。

与此同时,英达岛新厂房将取代八打零再也目前的厂房,预计在明年初投入营运,初期规划的产能为每年逾1千400万宗。

星狮集团乳制品业务首席营运长李东尼(译音)说:“这个较低转换成本、较低能源消耗和集水功能的新厂将成为我们的旗舰厂房。它将运作一所技术中心,以充当我们进一步渗透区域的研发单位。”

他补充:“透过每条每日生产逾150万罐罐装牛奶的4条生产线,此新厂已准备好充足的供应量提供未来的扩张活动和客户需求。”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 ... 1832&pid=908507

1年的话,产量 = 6 million X 30 X 12 = 21.6 亿罐炼奶!
炼奶在大马的价格好像是在 RM2.50 - RM3.50 之间(不同牌子)。
拿个平均,RM3.00 的话,意思是说。。。
Pulau Indah 生产线完全投入生产后,会贡献额外 ~RM65 亿的销售额,
如果考虑到泰国和印支半岛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市场潜能,
单单目前泰国和 Pulau Indah 厂房的生产贡献,
已经足以把 F&N 的 Revenue 推上1年 RM100 亿,或目前的 2.5倍了!

可见,失去可乐后,即使 F&N 说要2-3年才恢复饮料业务的元气,我觉得也不必计较了。
何况,Q1 F&N 自身的饮料业务依然达到 9% 成长。
以 F&N 乳制品和炼奶的垄断地位,如果它能够把印支半岛的市场吃下,
都已经吃不完了。。。失去可乐的冲击和汽水业务的影响,
也就相对变小了。。。。


目前是2月,3月泰国的工厂即将恢复运作,4月(没有记错)Pulau Indah 厂房也要开始投入生产了。
你是市场和大户的话,你会选择因 10月-12月 Q1 难看的盈利数字而看不开?
还是。。。你会集中焦点在3月后的展望呢?


只供参考,买卖自负。。。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832&extra=&page=4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没事无聊

跨别2年,终于让我用回这个blogger,其实也是没有再log in了。 现在那么多社交app, 应该也没有人会来看blog的了。。 今天就突发其想,就想看看自己以前的资料。。 怎么知道还能edit?? 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block我,我又没有放广告赚钱。 就纯属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