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4, 2015

【新】辉立资本欢庆40周年,业务蒸蒸日上


成功很容易被忽略,尤其是当你只以面值来衡量一个知名品牌。

辉立资本(PhillipCapital)对散户投资者来说不会陌生。在市场上,这个名字获得许多肯定及认可。它所获得的奖项包括最佳散户经纪商奖 及自2010年起连续5年获得新加坡市场份额最大的股票差价合约(CFD)交易商殊荣。正在欢庆 40周年的辉立资本一路以来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辉立资本执行主席林华铭娓娓道来公司在过去40年所经历的高高低低,让我们认识到辉立资本的真正成长故事。


辉立资本执行主席林华铭

卑微起家
辉立资本在1975年6月18日成立时为辉立证券(Phillip Securities),当时的办公室是位于菲立街(Phillip Street),这也是公司名称的由来。那时候的科技并不先进,因而买卖股票得依靠人手一张一张与库存报表配对。

林先生告诉我们,在开设辉立资本之前,他在交易所工作了大约3年。在这期间,他发现经纪行无法应付大量的交易,导致出现严重的瓶颈。

买卖单据的调节因此无法有效进行,从而在那时候引致很多问题出现。辉立资本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林先生说那个时候的情况十分混乱。股票经纪与客户坐在同一个房间里,落单后的顺序单据交送至房间后端处理。交易部门接收订单后会发送至交易所。

那时的情况十分混乱。人们不断在电话叫喊,并在房间内匆忙地走来走去。差不多所有人同时出现在房间内,包括见习生、股票经纪及客户。


林先生早年在辉立资本的办公室

当市场兴旺时,市场参与者的交易量自然大大增加。股票订单需要每天调节,而这个工作并不容易,但辉立资本有能力把调节工作做好。此外,由于公司有能力为增长融资(那时候大部分经纪行需要预先为客户的头寸付款),让辉立资本随着市场越来越兴旺而能够接受额外的订单。

扩张阶段
林先生表示,辉立资本在首10年的历程中,大部分时间是用于学习及适应环境。

第二个及第三个10年着重于向海外进军,尤其是在区域扩张。今天,辉立资本已经从区域向环球扩张,并成为亚洲市场专家。

辉立资本在开始扩张时,它需要很多股票经纪来推广业务。

公司着手开班来招聘股票经纪及给予他们教导与培训。辉立资本是新加坡第一间为股票经纪积极提供教导与培训的经纪行。

辉立资本的股票经纪数目因此大增,而同时间,其业务版图也大幅扩张。

进军香港
辉立资本在1984年进军香港。相对来说,在香港经营业务比新加坡困难许多。

以竞争而言,那时候辉立资本在新加坡面对的竞争者大约有19个。可是,在香港,市场上最少有400家经纪行。

林先生忆述,在香港的初期发展十分困难。公司在当地的第一个办公室只有1,400平方英尺,一切从零开始。

40年后,辉立资本在香港拥有5万至6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室,并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经纪行之一。以首次公开售股(IPO)市场而言,林先生说: “作为经纪商,我们提供融资,在IPO市场的生意额达到150亿港元”。

事实上,公司在香港市场的实力十分强劲,目前在其组合中,香港已成为其最庞大的海外业务。

难忘回忆
林先生表示,在辉立资本的40年历程中有很多难忘的片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Pan Electic公司崩溃导致新加坡19家经纪行中的7家在一个周末内陷入困境,而新加坡证券交易所需要停业三天。

那时候,所有经纪行都受损,而辉立资本遇到的冲击减至最低。林先生说: “我们是其中一个幸运儿,因为当时我们没有涉足远期合约。”

林先生补充:“当时我们在一两年前进行过两宗远期合约交易,之后便停止,因为我们觉得不明智。怎么可能我们从对方每月取得3%利润,而他把他的 100%股票给你作为抵押? 基本上,你从对方以今天的价格买入,并在6个月后,以高于市场价格的18%卖回给他,而每次交易收取1.5%费用。这意味着我们持守他的股票6个月便赚取 大约21%利润。这似乎有点不对。”

辉立资本的竞争者在陷入困境之前都因为买卖远期合约而赚大钱。

林先生认为辉立资本可以逃过那次厄运是因为公司能“谨慎行事”。

多元增长
辉立资本为未来增长不断加快其多元化的步伐。林先生解释,这说明为何集团整体而言在个人理财方面能为其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集团所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不限于股票买卖,它也包括互惠基金、衍生品、期货、期权、外汇交易、差价合约 (CFDs) 及理财规划。

林先生表示,辉立资本最理想的策略是首先把其所提供的服务多元化,然后把这些服务延伸至海外市场,让客户享有更全面的服务。

善用科技
科技日新月异,只要懂得善用它,便能辅助业务发展。

林先生解释,目前的股票经纪需要改变他们处事的思维。换句话说,如果只贪图现在的处事方式轻松自在而一成不变,问题必定会出现。

林先生补充,为了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社交媒体或互联网等工具可以与辉立资本目前所提供的产品结合来产生相辅相成的效力。

林先生的结论是:“如果现在使用的方法可以为大约200人提供服务,那么,为何不尝试使用科技来帮助你接触几千或更多的客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没事无聊

跨别2年,终于让我用回这个blogger,其实也是没有再log in了。 现在那么多社交app, 应该也没有人会来看blog的了。。 今天就突发其想,就想看看自己以前的资料。。 怎么知道还能edit?? 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block我,我又没有放广告赚钱。 就纯属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