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October 21, 2012

房產屋語.新屋還是二手屋 有選擇是美好的

最近,朋友經過多個月考量后,從二手市場(secondary market)買了一間房子。他除了分享置產的喜悅,也透露身邊許多朋友同時從主要市場(primary market)和二手市場物色房地產來投資或為孩子置產。
 每當提到置產時,我們通常看到兩種情況。一些人偏愛直接向發展商買房,另一些人則選擇二手市場,但兩種類型購屋者都相信沒有對或錯的選擇,畢竟個人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置產選擇。
 就房產類型和價格範圍而言,國內的主要和二手房產市場皆提供繁多選擇。
 二手房產通常可隨時入住,大部分這類型房產買家一般都根據“所見即所得”(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原則,滿足自己的選擇。

二手屋佔79%交易量
 事實上,二手房產在我國很受歡迎,根據國家房地產資訊中心(NAPIC)統計,去年住宅房產總交易達26萬9789個單位, 其中二手市場佔21萬4044個單位,主要市場則是5萬5745個單位。
 簡單來說,79%交易單位來自二手市場。
 向發展商直接購買新建房產則提供截然不同的觀點,這類型房產買家一般上尋求特定地點或特定發展特點,例如發展新區靠近商業中心或休閒設備,或發展計劃具備創新元素等。
 比起二手市場納入價格上漲的考量,買家期待直接向發展商買房會取得好價碼。
 一些人或許覺得主要房產市場的風險較高,因為他們只看藍圖,但未親眼目睹真正成品就買房,只能在房子竣工和交收后才能驗收成品。因此買家未決定前,受促要考慮房產發展商的聲譽和經營紀錄。
 縱觀上述情況,能在主要和二手市場選購房產顯然有助促進健康發展環境,畢竟買家可享受兩全其美的惠益。

先建后售一體兩面
 當政府去年提出並決定2015年之前強制落實先建后售(BTS)概念時,房產發展領域又驚又疑一點都不讓人感到意外。當時,腦海中馬上浮現一道問題:“正當我們享有兩項選擇的當兒,是否準備好只接受一個概念?”
 目前幾乎所有新建房產都奉行先售后建(STB)的概念,買家先付房價的10%定金或20%首期,90%或80%余額多數由銀行提供的房貸資助。一旦銀行開始付款給發展商后,便得馬上開始支付貸款利息或分期付款。
 先建后售的概念則允許買家支付10%定金,然后建築期間分文不付,直至整個發展計劃完成和獲得入伙紙。在大多數情況下,建築期可長達3年。
 購買先建后售概念的房產往往一體兩面,買家早買能有更多單位選擇,且擁有更多時間洽談好房貸。
 接近竣工時才購買,則讓買家有機會窺看房產的概觀(設計和素質)和週遭環境(基本建設、市場潛能等)。但若太遲決定,買家或錯失向發展商購買房產的機會,然后得付出更高價錢從二手市場購買。
 那先建后售的概念該如何套用在現今情況?
 儘管入住的時間存有差異(例如大部分二手房產適合即時入住,新建房產則需等待入伙紙),二手市場的房產其實已採用先建后售的概念。實際上一旦賣主取得余下90%付款,買家便可馬上入住。

先解決擱置問題根源
 政府提倡先建后售概念的出發點無疑是很好,旨在保護消費者免受擱置房屋計劃的損失。但強制落實此概念前,應該先展開更全面的評估,例如有必要了解和解決擱置計劃問題根源,究竟是受到經濟衰退打擊、通貨膨脹或詐欺影響。
 為了緩和擱置房屋計劃的問題,有關當局已擬定更嚴苛的監管措施,包括罰款介于25萬令吉到50萬令吉,或監禁不超過3年。再者,銀行提供過度貸款或房貸前必須評估發展商,至于媒體也有越來越多的醒覺運動。
 在落實先建后售條例前,應更深入了解其概念和現今環境,或許我們需要自問:“我們是否應讓自由市場決定業界該如何運作,例如同時允許先建后售和先售后建,或只完全採納先建后售的概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没事无聊

跨别2年,终于让我用回这个blogger,其实也是没有再log in了。 现在那么多社交app, 应该也没有人会来看blog的了。。 今天就突发其想,就想看看自己以前的资料。。 怎么知道还能edit?? 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block我,我又没有放广告赚钱。 就纯属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