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多美是金钻领域的知名品牌,由丹斯里拿督吴德芳于1968年创办,2013年刚欢庆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45周年。
目前全马各地共有71间多美金钻珠宝店,加上中国和越南的就有超过90间,员工超过千名,可谓规模宏大。
吴德芳解释道,取名“多美”,因为金饰这一行以美观最为重要。盼当人们看到多美出产的金钻饰品,会由衷地发出:“哗,这饰件多美呀!”的赞叹声。同时,多美的英文为Tomei,看起来比较国际化,各族群和游客们也比较容易记得。
“其实,最主要还是多美不仅是华人的,也是全民的多美,容易记。友族朋友见到我不叫吴德芳,都叫多美。”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虽贵为马来西亚家喻户晓的金钻界大亨,吴德芳却谦虚地以“无心插柳柳成荫”带过。他年轻时从台湾深造毕业回国后,原本在马六甲的建筑公会当一名执行秘书,晚上兼职补习老师。
“之后由于三哥开设的打金承包工作坊需要人手帮忙,才进入这一行。四年后三哥的业务上了轨道,公司进入小批发阶段,不再作承包工厂。此时,为了各自发展,在他的同意下,我与友人重新做起承包打金工厂。”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的创业事迹,应该可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激励故事。
脚踏实地地经营,稳扎稳打地发展,公司很快便上了轨道。由于从不乖离“信誉为先,品质保证”,以及“不断创新,跟上潮流的步伐”的宗旨。
“我们一步一脚印地走过来,采取保守策略,立于不败之地。多美注重品质,设计上不断创新,管理上加强员工的培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紧跟时代,赶上潮流。”
创业路考验重重
在创业路途上,吴德芳首遇的考验是1976年的金马购物中心火灾。这一场连续烧了19个小时的大火导致近3000万令吉的损失,而在里头的多美金钻行也受殃及。
一年无法营业,员工被迫失业,不过吴德芳每个月还是照常给他们发工资。后来多美在附近的第一购物中心重开,吴德芳马上重聘原来的那班员工,可见丹斯里为人之厚道及重情重义。
伙伴撤资业务陷困
而最令吴德芳难忘的是在创业初期被合作伙伴扯后腿,突然撤走资金,还把员工、客户抽走,使多美马上陷入困境。
所幸吴德芳平日待人以诚,建立起来的人脉及时产生作用。许多供应商允许赊账,而员工也逐步到位,协助渡过难关。豁达的他表示,多美经过这次“排毒”后,稳健成长。
在1969年513前两天,刚好一名顾客交了一大批原料要求代为铸造金饰。他回忆说,这起突如其来的种族事件,导致工厂的员工无法回家,连续几天在工厂里“加工”;当时许多企业或工厂都面对亏损,多美反而有盈余。
重视员工福利
说到企业文化,吴德芳把公司当作一个大家庭,而职员都是家庭成员,并为他们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
“因为员工一天中的三分之一时间都在公司里渡过,所以必须给他们一种归属感、适当绿化公司,保持一个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使到许多人都愿意留下来。
在多美工作了25年的职员有4人,20年以上的有9人,15年以上的19人,而10年以上的竟达64人。
在千人职员中,长期服务的老职员高达三分之一。
他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与高层职员共进午餐,在轻松的环境下互相交流。
金价波动影响微
走进吴德芳办公室就像进入一个墨宝大观园,书迹处处可见,充满中华韵味,书写的大字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还有“平安是福、健康是福、知足常乐”等。
吴德芳指着墙上的“诚信、刚毅、勤朴、进取、惜福、感恩、包容”十四个大字说道,这些都是他一生处世的原则。
多美于2006年7月在第二交易板上市,翌年转至主板。
他说上市是为了让事业扩充得更迅速,使客户和银行对他们更有信心。由于多美主要的利润是来自黄金价差额和人工费,所以世界黄金价的波动对他们影响不大。
“很多人问我经济不景气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由于我们的经营方式较保守不冒进,因此在金融危机、经济不景气时,当很多行业都做不起,因此人舍我取,多美反而只需以更低的租金便获得进驻好地段的良机。”
同行应同舟共济
吴德芳活跃于华社,不断地作出贡献是众所皆知的事。
早在1982年,他便当上了吉隆坡雪森彭金钻珠宝商公会会长,把苏丹街2层破旧的会所重建成5层楼高的大厦。
1985年,吴德芳也当选为马来西亚金钻珠宝商公会联合总会会长。
在任内,与同道们成功向政府争取到取消黄金的统制品地位、进口税、消售税及设立了第一间贵金属验证局,提升品质,为我国金饰品进军国际市场铺路。
“我始终认为同行应该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把行业推到更高的地位,而不是过去行业传统想法:‘多个香炉多个鬼’。今天黄金首饰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为国家带来不少外汇。”
保守策略走向国际
对于目前的金钻行业的趋势,吴德芳认为传统的中小型金铺不易生存,必须走向大型企业化。
由于人们的购物理念已经转变,因此地点也要由店铺走向购物商场。
吴德芳已经逐渐把公司的行政交给第二代,退而扮演监督角色,从旁提供意见。
他不否认,公司将继续坚持保守的策略,逐步地走向国际化。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大,各国文化不同,所以他认为最好还是先做好研究,并且深入了解行业在该国发展。
4年前,吴德芳成立了绿洲国际学院,为国内第一家设立珠宝设计系和珠宝鉴定系的学院,不但培养了华裔子弟技术专才,也惠及其他友族子弟。
最近他还筹办了吴德芳首饰博物馆,愿与大众分享其收藏,希望把老祖宗的智慧和工艺传给下一代,实现“资源共享、工艺传承、弘扬文化”的使命。
目前全马各地共有71间多美金钻珠宝店,加上中国和越南的就有超过90间,员工超过千名,可谓规模宏大。
吴德芳解释道,取名“多美”,因为金饰这一行以美观最为重要。盼当人们看到多美出产的金钻饰品,会由衷地发出:“哗,这饰件多美呀!”的赞叹声。同时,多美的英文为Tomei,看起来比较国际化,各族群和游客们也比较容易记得。
“其实,最主要还是多美不仅是华人的,也是全民的多美,容易记。友族朋友见到我不叫吴德芳,都叫多美。”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虽贵为马来西亚家喻户晓的金钻界大亨,吴德芳却谦虚地以“无心插柳柳成荫”带过。他年轻时从台湾深造毕业回国后,原本在马六甲的建筑公会当一名执行秘书,晚上兼职补习老师。
“之后由于三哥开设的打金承包工作坊需要人手帮忙,才进入这一行。四年后三哥的业务上了轨道,公司进入小批发阶段,不再作承包工厂。此时,为了各自发展,在他的同意下,我与友人重新做起承包打金工厂。”
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他的创业事迹,应该可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激励故事。
脚踏实地地经营,稳扎稳打地发展,公司很快便上了轨道。由于从不乖离“信誉为先,品质保证”,以及“不断创新,跟上潮流的步伐”的宗旨。
“我们一步一脚印地走过来,采取保守策略,立于不败之地。多美注重品质,设计上不断创新,管理上加强员工的培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紧跟时代,赶上潮流。”
创业路考验重重
在创业路途上,吴德芳首遇的考验是1976年的金马购物中心火灾。这一场连续烧了19个小时的大火导致近3000万令吉的损失,而在里头的多美金钻行也受殃及。
一年无法营业,员工被迫失业,不过吴德芳每个月还是照常给他们发工资。后来多美在附近的第一购物中心重开,吴德芳马上重聘原来的那班员工,可见丹斯里为人之厚道及重情重义。
伙伴撤资业务陷困
而最令吴德芳难忘的是在创业初期被合作伙伴扯后腿,突然撤走资金,还把员工、客户抽走,使多美马上陷入困境。
所幸吴德芳平日待人以诚,建立起来的人脉及时产生作用。许多供应商允许赊账,而员工也逐步到位,协助渡过难关。豁达的他表示,多美经过这次“排毒”后,稳健成长。
在1969年513前两天,刚好一名顾客交了一大批原料要求代为铸造金饰。他回忆说,这起突如其来的种族事件,导致工厂的员工无法回家,连续几天在工厂里“加工”;当时许多企业或工厂都面对亏损,多美反而有盈余。
重视员工福利
说到企业文化,吴德芳把公司当作一个大家庭,而职员都是家庭成员,并为他们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
“因为员工一天中的三分之一时间都在公司里渡过,所以必须给他们一种归属感、适当绿化公司,保持一个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使到许多人都愿意留下来。
在多美工作了25年的职员有4人,20年以上的有9人,15年以上的19人,而10年以上的竟达64人。
在千人职员中,长期服务的老职员高达三分之一。
他每个月都会抽出时间与高层职员共进午餐,在轻松的环境下互相交流。
金价波动影响微
走进吴德芳办公室就像进入一个墨宝大观园,书迹处处可见,充满中华韵味,书写的大字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还有“平安是福、健康是福、知足常乐”等。
吴德芳指着墙上的“诚信、刚毅、勤朴、进取、惜福、感恩、包容”十四个大字说道,这些都是他一生处世的原则。
多美于2006年7月在第二交易板上市,翌年转至主板。
他说上市是为了让事业扩充得更迅速,使客户和银行对他们更有信心。由于多美主要的利润是来自黄金价差额和人工费,所以世界黄金价的波动对他们影响不大。
“很多人问我经济不景气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由于我们的经营方式较保守不冒进,因此在金融危机、经济不景气时,当很多行业都做不起,因此人舍我取,多美反而只需以更低的租金便获得进驻好地段的良机。”
同行应同舟共济
吴德芳活跃于华社,不断地作出贡献是众所皆知的事。
早在1982年,他便当上了吉隆坡雪森彭金钻珠宝商公会会长,把苏丹街2层破旧的会所重建成5层楼高的大厦。
1985年,吴德芳也当选为马来西亚金钻珠宝商公会联合总会会长。
在任内,与同道们成功向政府争取到取消黄金的统制品地位、进口税、消售税及设立了第一间贵金属验证局,提升品质,为我国金饰品进军国际市场铺路。
“我始终认为同行应该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把行业推到更高的地位,而不是过去行业传统想法:‘多个香炉多个鬼’。今天黄金首饰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之一,为国家带来不少外汇。”
保守策略走向国际
对于目前的金钻行业的趋势,吴德芳认为传统的中小型金铺不易生存,必须走向大型企业化。
由于人们的购物理念已经转变,因此地点也要由店铺走向购物商场。
吴德芳已经逐渐把公司的行政交给第二代,退而扮演监督角色,从旁提供意见。
他不否认,公司将继续坚持保守的策略,逐步地走向国际化。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大,各国文化不同,所以他认为最好还是先做好研究,并且深入了解行业在该国发展。
4年前,吴德芳成立了绿洲国际学院,为国内第一家设立珠宝设计系和珠宝鉴定系的学院,不但培养了华裔子弟技术专才,也惠及其他友族子弟。
最近他还筹办了吴德芳首饰博物馆,愿与大众分享其收藏,希望把老祖宗的智慧和工艺传给下一代,实现“资源共享、工艺传承、弘扬文化”的使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