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房地產價格高漲的討論不斷延燒,這讓我反思可能造就這種情況的各種因素,包括究竟發展商是否賺太多的問題。
我認真探討后發現有許多有趣和值得分享的想法,稍后我們才進一步深入研究房產價格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
根據國內3大主要房產發展商實達集團(SPSETIA,8664,主要板房產)、UEM置地(UEMLAND,5148,主要板房產)和馬星集團(MAHSING,8583,主要板房產)的年報。
平均盈利賺幅18%
3家公司從發展計劃中獲得平均18%的盈利賺幅,員工成本則佔總營業額的7%。
這3個業者皆是大規模住宅房產的主要發展商,並擁有相當高的銷售額,所以可良好反映住宅市場發展商的平均盈利賺幅。
這些發現,可能與人們對房產發展領域盈利的認知有很大的對比。
雖然這聽起來有點妙想天開,但假設我能說服這3大房產發展商把所有盈利回退給顧客,這意味著那年的房價平均可折扣18%。對買家來說這的確是難以置信,但18%折扣能否真的讓這些房產變得可負擔?我能想像的是人們仍會覺得這些房產昂貴。
就以八打靈再也價值70萬令吉的排屋為例,折扣18%后的價格是57萬4000令吉。
若購屋者能取得90%貸款及最長達30年的攤還期,70萬令吉和57萬4000令吉的貸款還款額分別是3081令吉和2526令吉(根據目前每年6.6%基貸率和基貸率-2.4%的貸款配套計算)。
依據以上例子,儘管折扣對房屋標價影響顯著,但對每月還款額的影響卻微乎其微。后者造成的債務負擔水平仍相當高,並影響許多年輕一代,特別是剛剛開始工作者。
企業不會放棄盈利
現在就讓我們假設房產發展商決定讓員工免費工作1年,意味著扣去員工成本后顧客再享有7%折扣,但即使總折扣達25%,對許多人來說很多地區的房產仍處于高水平。
但回到現實,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免費營運或放棄盈利,畢竟它們需要永續經營和滿足股東的期望。
房產發展領域的產品生命週期介于4到6年(從收購土地開始直到移交鎖匙給顧客),考慮到如此長的產品生命週期風險和通貨膨脹因素,若進一步壓縮盈利賺幅乃是一大挑戰。
銀行業賺幅35%
我們再看看其他領域做個比較,探討它們的盈利賺幅。銀行業最大的3間本土銀行是馬銀行(MAYBANK,1155,主要板金融)、聯昌集團
(CIMB,1023,主要板金融)和大眾銀行(PBBANK,1295,主要板金融),電訊業的3大業者則有亞通(AXIATA,6888,主要板貿
易)、明訊(MAXIS,6012,主要板貿易)和數碼電訊(DIGI,6947,主要板基建)。
業績顯示銀行業的平均盈利賺幅為35%,電訊業則享有平均26%的盈利賺幅。
現在回到我之前提出的問題:“國內的發展商真的賺太多了嗎?”
比起銀行和電訊業的平均盈利賺幅,房產發展公司享有的盈利賺幅明顯較低,稅前的確實盈利更無法與這兩大領域相提並論。
撇開房產發展盈利賺幅比另兩個領域較低的現實后,究竟是什么其他因素造成房產價格高企?
與其只以市場趨勢或發展商盈利造成的理由來思忖這項課題,我們還應探討導致房價飆漲的其他相關潛在因素。
政府、房產發展商、購屋者和非政府組織(NGOs)有必要攜手合作,正視導致我國可負擔房屋供應不足的主因。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跨别2年,终于让我用回这个blogger,其实也是没有再log in了。 现在那么多社交app, 应该也没有人会来看blog的了。。 今天就突发其想,就想看看自己以前的资料。。 怎么知道还能edit?? 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block我,我又没有放广告赚钱。 就纯属个人...
-
如果我说“投资”从古至今,都是让人们又爱又恨的活动,相信各位读者都不会反对。 当行情看涨,闹得满城风雨时,投资者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爱恨交错的矛盾心理。 眼见自己的投资步步高升,自然是喜爱都来不及。 这本是好事一桩,但问题是不能让投资者得知还有别人的回酬比他来的更“壮...
-
有些人凭着一份热忱或信念,坚信一门企业有潜力在某朝一日成为一门价值数百万营业额的生意而创业。 但这信念能否变成事实是要靠远见,独到的眼光,甚至运气而定。话虽如此,没有什么比谨慎理财和尊重周遭的社会比这两个原则更为重要了。 在1950年末,始于柔佛峇株巴辖 Parit...
没事无聊
跨别2年,终于让我用回这个blogger,其实也是没有再log in了。 现在那么多社交app, 应该也没有人会来看blog的了。。 今天就突发其想,就想看看自己以前的资料。。 怎么知道还能edit?? 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block我,我又没有放广告赚钱。 就纯属个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