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negative interest rate)是今年的热门财经话题之一。日本的中央银行在今年1月底将银行“额外储备”的利率调低至负数,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至今为止似乎没有什么成效。
美国联邦储备局前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和知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近来都针对负利率这个课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伯南克认为,媒体把负利率可能造成的问题夸大了,Stiglitz则认为负利率会引发大问题。
伯南克:负利率对经济学家来说并不稀奇
伯南克在其部落格中表示,一般人可能不理解为何利率能为负数,但经济学家都应该见怪不怪,因为扣除了通胀率的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往往会跌至负数。负利率政策效果有限
伯南克表示,负利率政策的效果始终有限,因为其作用是要令市场人士相信短期利率会长期保持在负数,进而令长期利率也下跌,但人们可能反而会选择持有现金。这正是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说的“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即货币政策无法刺激经济增长的情况。他认为,美国把利率调低至负数的可能性相当低,但如果将来联储局有必要再度放宽银根,但又还没有到要实行量化宽松政策(QE)的程度时,负利率政策是可以考虑采用的工具之一。
Stiglitz:将利率调低至负数是危机前的思维模式
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Stiglitz认为,实行负利率政策,其实不过就是认为调整利率就可以调控经济,这是一种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思维模式。负利率和低利率会造成的3个问题
Stiglitz指出,负利率政策不仅无法刺激经济增长,还会造成三个问题:第一、企业会选择投资于资金密集型(capital intensive)的科技企业,长期而言这会使企业的人力需求减少。
第二、年长人士依赖利息收入,随着利率下跌甚至变为负数,他们将减少消费,这将影响总体需求。
第三、投资者会投资于风险更高的资产,以取得较高的回报,进而令金融体系更加不稳定。
Mervyn King:不能向未来需索无度
综上所述,负利率政策看来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欧洲和日本要解决它们的经济问题,看来需要想出更好的办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