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頭甚麼都漲,雖然近一年的通膨率趨軟並低於2%,但事實上我們感受到的通膨壓力又僅何止,導致家庭生活開銷龐大,打工族一年到晚都得勒緊褲頭,除了縮緊開銷,更要在每一事項中精打細算。
可是,我們面對的事實是,薪資增幅追不上通膨,再加上買車買房代價龐大,少賺一點都難以攤還每月供款,負債過生活已變成了社會“常態"……
分期付款
是負債第一步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分期付款是1960年代世界最偉大的社會創新,造就二次大戰以後全球偉大的經濟成長。它讓暫時沒有能力消費的人也能消費;有人消費就可以鼓勵生產;有生產即可創造就業機會;有了就業機會,變成有消費能力的人。
房貸就是這樣產生的,接著車貸、信用卡跟著出現,借貸的管道就變方便了。
借錢消費太容易
可惜的是,借錢消費太方便了,導致許多人來不及學會理債,就先欠下一屁股卡債,終日被卡債追著跑。
將鏡頭轉向中國,一個賺人熱淚的電視廣告,講述父母為了孩子的前程不顧一切,就算負債也在所不惜,深深反映了真實生活寫照,而贏得觀眾的一致好評。廣告內容大概是這樣的,一位父親對女兒說:“沒關係,這錢就由我來想辦法。"
昏暗燈光下,戴著老花眼鏡的爸爸,看著手中存摺陷入苦思。不過,一次又一次,爸爸都能滿足女兒的夢想,就連出國留學也不例外。
這個網絡票選最受歡迎的廣告,挑起不少人的兒時回憶,父母為了成就子女,想儘各種辦法。可是,回到現實生活,家中缺錢不能光靠跟銀行貸款來解決,畢竟健全的理財計劃,做到家庭經濟自主,才能避免陷入困境。
說時容易做時難,對一般小家庭來說,理財困難度已越來越高。民生消費方面,柴米油鹽樣樣漲價,唯獨是薪水好像都沒跟著調漲。
家庭開銷增加,收入卻原地踏步,平日的享樂主義都得通通收起來,以戰勝不景氣市況。
減債列2013年重大任務
最近加拿大一項調查顯示,當地債務與收入比已達164.6%高峰,17%加拿大人逼不得已將減輕債務列為2013年的“頭等大事"。
調查還發現,10%的受訪者選擇增加儲蓄作為新一年的“重大任務",隨後則分別是節省日常開支,及做好退休規劃。
所謂的減債,指的是支付當月信用卡消費、房貸、車貸以及依靠分期付款購買的消費品等各項欠款,努力撇開“嚴重透支"的風險。
你能擁有“無債生活"嗎?
在鑑定你未來能否擁有更好的“無債生活"前,不妨先測試一下自己:
●你的家庭經濟是按照一個年度預算運行的嗎?你每年根據衣、食、住、行方面的需要計劃消費支出嗎?
如果你能想到預算工作會帶來的長遠利益,做起這項工作來就會感到輕鬆許多。
●你知道你們家每年在衣、食、住、行方面花多少錢嗎?
有許多人不知道每年家裡的食物開支、飲料開支、生日與節日禮物開支各是多少,在不同商店為各個家庭成員購置各類服裝各開支多少,以及教育費、水電力費、保險費開支多少。
●你有沒有一整套經過明確闡釋的財富目標?
金錢上充份自立的人,比那些沒有金錢保證的人更快樂。金錢上充份自立的人,看來能夠更好地預見他們的目標。
開源不易
節流著手
減債雖是智慧性理財的的首要步驟,但若缺乏周全的規劃,盲目性減債的效益始終不大,若不好好處理,還可能打亂生活節奏呢!
隨著經濟前景不穩定,大環境變數也增加了,這時開源顯得更加不容易,理財師認為市民反而應從節流著手,包括進行現金管理、不任意擴大信用及謹慎購買投資產品等。
對一般家庭來說,做好節流工作,可從多方面出發,包括妥善做好現金管理、絕不任意膨脹信用、審慎購買金融商品、長期資金投資及短期資金儲蓄等。
儘管這看起來是基本觀念,但往往實際狀況卻常背道而馳,所以不只是要理解種種減債原則,更要徹底執行才能達致目標。
薪水扣除儲蓄後才消費
所謂妥善做好現金管理,也就是說須量入為出,其中透過記賬方式,及“先進後出"法,可使現金管理更流暢及得心應手。
“先進後出"指的是每月薪水扣除儲蓄後,剩下的部份才能消費支出。這樣強迫儲蓄的好處,在有效杜絕不必要開銷及資源浪費。
同時,市民有必要再搭配記賬工具,進一步檢視花費的必要性,像在農曆新年假期結束之際,百貨公司折扣活動也接近尾聲,讓人忍不住想撿便宜。
不過,大家在購物前不妨思考一下,究竟手頭上的商品是想要的,還是必要的東西。如果是想要,也得扣掉儲蓄後所剩資金才來消費,儘量做到善用每一分錢。
股債匯三方平衡配置
其次是受到大環境景氣保守影響,家庭在購買金融商品時必須更精打細算。理財師指出,正確的投資規劃流程,應是先認識家庭投資性格,並分析財務狀況。
“接著,將夢想金錢化後,再訂出目標達成時間、所需金額,最後算出期望報酬率,建立多元化投資組合。"
必須強調的是,家庭成員因個人資金需求不同,每項投資目標都要清楚列明,才不會耽誤用錢時機,特別是當市況越是不景氣,家庭理財更要落實“資產配置"概念,透過股債匯三方面平衡配置,及不時的組合調整,才有效降低投資組合風險,並在景氣回暖之際,掌握投資彈性。
“先刷再說"
大馬卡奴多
理財師表示,嚴格執行現金管理,也能抑制擴張信用消費,一般人逛街購物,看到喜歡的東西,只要拿出信用卡、簽上大名,就能直接帶走。
這樣“先刷再說"的習慣,等於是花未來的錢。在景氣保守的環境下,開源已不容易,還持續“向未來借錢",最終只會陷入經濟緊縮的惡性循環。
大馬的債務水平也處於無法忽略的水平,特別是卡債更是重點項目之一,最新的資料顯示,每月只有50%持卡人繳清卡債,結果市民就這樣白白地支付“不必要"的利息。
卡債,向來都是國家銀行相當重視的一環,因為根據記錄,市民欠卡債已到了一個頗為嚴重的地步。
華人破產比率達35%
根據諮詢與信貸代理機構(AKPK)2007年至今的統計,國內共有7萬7千334人因債務問題尋求協助,其中有2千460人完成債務管理計劃,解決了高達8億900萬令吉債務。
在24萬被判入窮籍的人士中,華人的破產比率相當高,達35%,主要原因包括車貸(25%)、房貸(12.5%)及卡債(5%)等。
同時,卡債具有“一人欠款、全家受累"的擴散特性,衝擊恐怕難以估計。目前信用卡的利率達到18%,若某個月份稍有不慎遲還卡債,後果更是難以設想。
每月要全數償還欠款理財師認為,市民不應僅償還最低繳交額,而是應該全數償還,若認為本身沒有能力還款,就不應該每個月簽下為數龐大的賬單。
學幾招
不陷債務困境
在拼減債的努力下,以下幾招或可讓你自保,以免招惹債務之禍。
●招數一:消費借款應一年內還清
從理財的角度來看,每個月的收入中,有70%用在支出,20%儲蓄起來,用作未來買屋或是教養小孩的支出,另10%則作為保費,以應付意外之事。
然而,若有一個月支出超過收入,就變成負債,未來收入的一部份就會被用來償還過去的支出,未來將沒有餘錢過好日子,因此債務要越早還清越好。
譬如,年輕人通常的第一筆負債都來自旅遊費用,旅行費往往超過一個月的薪水,因此刷信用卡來支付,這筆錢最好是一年內還清,否則利上加利,變成幫銀行打工。
●招數二:月收入3倍為舉債上限
舉例來說,若你每個月薪水為4千令吉,平均每個月存1千令吉,為了週轉需要向銀行借貸,他最高的借款額度最好是在1萬2千令吉以內,以保證能在一年內還清。
●招數三:卡債勿超越信用額度一半
理財師建議,卡債千萬不要超過信用額度的一半,也就是說若信用額度為一萬令吉,最高承擔的卡債只能達5千令吉,而且千萬不要把卡刷爆,增加債務負擔。
●招數四:還款金額勿超越收入一半
由於各家銀行競爭激烈,貸款或信用額度可能會超過收入四、五倍,因此,計算每月還款的額度很重要,絕對不能超過收入的二分之一。
以每月收入3千令吉計,每個月最多可還1千500令吉,而房貸款也須遵守同樣的道理,像國家銀行所規定的,不得超越當中的40%。
雖然一些銀行肯“网開一面",將每月房貸還款額佔收入比重提昇至50%,但最好能自我節制,以避免步入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中。
滿身債
如何扭轉逆勢
城市生活引誘大,紙醉金迷,“定力"稍微不夠強的人,很容易就陷入這無底深淵,被鎖在債台高築的困局,每月支出大於收入。
可是,這並不意味著無路可退,畢竟只要你肯努力,還是有能力扭轉逆勢,以下幾點供參考:
●步驟一:做好心理建設坦然面對
做好心理建設,不要把還債看成很困難的事,千萬不要逃避,而且不要小看信用瑕疵,違約記錄會留存一段時間。只要你一天不還債,銀行一輩子都會跟你討債。
●步驟二:借低還高拉長還款期限
靜下心來算一算自己到底有多少資產與負債,若有抵押的資產如房子或車子先賣掉,不要等著被銀行拿去拍賣,因為自己賣的價錢總會比拍賣來得好。
然後,將債務從高利率的先還起,特別是信用卡,如果還不夠還,最好借一筆利率較低的信貸來還,而且拉長還款期限,一方面可以談到比較低的利率,一方面也可以減輕資金壓力。
●步驟三:主動出擊與銀行談降息
一旦你變賣家產也無法還清債務,那麼所有的專家都會建議你應該主動出擊,跟銀行或催收公司談判,只要有還款誠意,絕對可以辦到。
當然,你也可以求助諮詢與信貸代理機構,以尋求進一步援助。
●步驟四:降低生活需求增加收入
減少消費,把生活需求降到最低,只求可以活著就好,把錢存下來趕快還債,或許是最實際的生存之道。減債最重要的是,不能夠再增加消費,所以拿出剪刀,狠狠將所有信用卡都剪掉吧!
●步驟五:借重同儕支撐還債動能
在減債的過程中,執行力最重要,但一個人往往會有怠惰的心,因此不妨找幾位同病相憐的人成立“減債班",透過同伴相互制約的力量,支撐你還債的動能。
做好負債管理
壞債牽一發而動全身,挖東牆補西牆的方式,絕對是大忌,每月拿到薪酬後,理應先減債,如有余錢再去做別的事情。
《從負翁變富翁》這書中提到:“富人懂得用錢滾錢,把財富越滾越大,富上加富,窮人卻常常以債養債,把債務越養越大,窮上加窮,所以邁向富翁的第一步,就是告別負債,做好負債管理。"
債務問題雖無法預測,一場重病、一場意外,都可能招來債務,但先懂得學會理債,謀求財務安全,至少每晚睡得安穩些。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跨别2年,终于让我用回这个blogger,其实也是没有再log in了。 现在那么多社交app, 应该也没有人会来看blog的了。。 今天就突发其想,就想看看自己以前的资料。。 怎么知道还能edit?? 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block我,我又没有放广告赚钱。 就纯属个人...
-
如果我说“投资”从古至今,都是让人们又爱又恨的活动,相信各位读者都不会反对。 当行情看涨,闹得满城风雨时,投资者心中难免会产生一种爱恨交错的矛盾心理。 眼见自己的投资步步高升,自然是喜爱都来不及。 这本是好事一桩,但问题是不能让投资者得知还有别人的回酬比他来的更“壮...
-
有些人凭着一份热忱或信念,坚信一门企业有潜力在某朝一日成为一门价值数百万营业额的生意而创业。 但这信念能否变成事实是要靠远见,独到的眼光,甚至运气而定。话虽如此,没有什么比谨慎理财和尊重周遭的社会比这两个原则更为重要了。 在1950年末,始于柔佛峇株巴辖 Parit...
没事无聊
跨别2年,终于让我用回这个blogger,其实也是没有再log in了。 现在那么多社交app, 应该也没有人会来看blog的了。。 今天就突发其想,就想看看自己以前的资料。。 怎么知道还能edit?? 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block我,我又没有放广告赚钱。 就纯属个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