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用"猜"的來買股票,買時決定買或不買(1/2);賣時決定賣或不賣(1/2),要買賣皆猜對才會賺錢,所以賺錢的機率是1/2*1/2=1/4,而不是所謂的輸贏一半一半。
3. 根據以下三點可評估股價是否便宜:
- 過去5年公司獲利的趨勢。
- 是否需要持續投入資金去擴展?
- 產業地位是否穩固,是否容易被取代?
- PER(本益比) = 股價/EPS
- PBR(股價淨值比) = 股價/NAV
6. 選股應重RoE,如何選出長期能維持高RoE的股票?
- 大型股
- 多年來展現一致的獲利能力
- 高RoE低負債
- 良好的經營團隊
- 簡單企業
- 出價
8. 要觀察某一年的還原股價,只需要將某年後的各年公司的配股配息全加起來,加回原股價即可知,還原股價越高,便可以有更高的購買信心。
9. 媒體本有愛追熱門股的特性,按媒體報導選股很容易買在高點。
10. 財報就像公司的成績單,佔選股考量的70%。
11. 挑選RoE只選高RoE,且RoE維持一致、一致向上或景氣循環;不挑RoE忽高忽低或由高向下趨勢的。
12. 配得出現金是好公司的重要特徵,若配不出則有隱憂;現金增資過大便是利空,很容易造成RoE下降。
13. 公司的目標就是維持高RoE,無法維持高RoE就該把多餘的現金還給股東讓股東能做其它投資,當面臨獲利衰退,股東的受損自然小。
14. 淨值變負的情況:公司虧損或公司賺錢但買回庫藏股也會變負,後者是好公司。
15. 盈再率過高(80%以上)的公司是有危險的,盈在率(盈餘再投資比率)公式:
(固定資產+長期投資-四期前的固定資產-四期前的長期投資)/(當期淨利+前一期淨利+前二期淨利+前三期淨利)
16. RoE可想為跑車的車速,盈再率是跑車的耗油量。好車應該跑得快且不耗油RoE小於5%的公司不必算盈再率(跑不動的車子不必論它是否耗油)。
17. 若是金融股,因為它沒有機器設備,所以需要由盈在率改看配息率,小於20%就不好。(配息率 = 今年股息/去年EPS)
18. 現金流量表是第三財務報表,現金週轉不靈才是倒閉的主因;而長期投資及固定資產是現金流出的主要兩個管道,所以算盈在率其實就等於在看現金流量表。
19. 做假帳的公司只能做出應收帳款,但做不出現金,所以配不出股息。但舉債、現金增資、炒股都能籌到現金,只是撐不久,所以才需要看一個長期。
20. 掏空公司常見手段:投資子公司再以投資失敗收場,或買不值錢的高價固定資產。
21. 想單純以財務報表的存貨、應收帳款、現金三個項目來看財務是否健全,可能會被存貨假交易、應收帳款賣給銀行、空的現金額度所欺騙。看盈再率(大於200%即可能是掏空)及配息可以事先避掉地雷股。
22. 上市未滿兩年的股票少碰、淨利大於5億的才買並分散投資,也是避掉地雷股的參考原則。
23. 公司經理人的誠信很重要,董監持股低於10%,或公司將賺錢的部門分出去成立新子公司,但持股比卻不及60%都是沒有誠信。
24. 好公司的三項特質:
- 產品經久不變
- 高市場佔有率
- 多角化經營
25. 任何投資都是和銀行的定存來比較,股票的本質是一種定存,RoE是利率,NAV則是本金,而購買的股價是權利金。
26.如何不買貴股票:
- 股票跌到便宜價以下,準備買。
- 抓GDP的基期來判斷大盤高低點。
- 觀察景氣循環。(如:根據摩爾定律,芯片的景氣三年一循環,18個月上,18個月下;傳產是5年半一循環。若股價便宜且景氣不在谷底則買一半,若股價便宜且景氣在谷底才一次買足)
- 分二批(六四比)買進,以趨近低點。(第一批買進6成,股價跌掉20%後,其餘四成資金再進場)
- 分散風險,單一直持股不要超過20%。(沒人能保證公司恆久不變,為免買錯股或買到地雷股,應分散風險。)
27. 賣股三原則:
- 壞了(RoE永遠小於6%)
- 貴了(預期報酬率小於0)
- 換更好的
28. 技術指標只有在股價明顯上漲或下跌時才準,盤整時很容易兩面挨耳光。
29. 台股買賣手續費是0.1425%,證交稅是賣時課0.3%,短線太頻繁進出又賺不夠多,就會發生因為手續費或稅的虧損。
30. 在實際兩稅合一後,公司繳的營業所得稅可用來扣抵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股利所得以個人所得稅為準。
●个人所得税 < 营业所得税,退税。
(个人所得税6%~40%;营业所得税最高25%)
31. 所得稅高的人為了節稅,在除權前先跑一趟除完後再補不一定划得來,因為可扣抵稅率高的股票可抵減稅額。
32. 買進建議:預期報酬率>15%,盈再率<80>5亿,上市>2年,董监持股>10%。
33. 賣出建議:預期報酬率<1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