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数人而言,价值投资是最合理的作法。找一家值得1元,但自己能以五毛钱买到的公司来投资,就那么简单!然而,在付诸行动方面,这是极具挑战的作法,甚至自认是长线投资者的人也不例外。投资者往往会在市场上高追,然后一窝蜂地在谷底离场。
上 述情况的致因并非缺乏经验或专门知识。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也必须为这种羊群思维负起一半的责任。那些毕业于特许金融分析师和工商管理硕 士课程、就职于投资管理公司或经纪行的专人是格外勤奋和聪明的一群人。不过,互惠基金(甚至是对冲基金)的表现一直都差得很。学术研究显示,投资于低成本 指数基金会好得多。原因何在?
市场心理及市场历史比我们想像中更重要
基本分析法相当容易学习,只要花一些时间和精神,人人都能看懂一份资产负债表、计算比例及作出合理的判断,决定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网上数不尽的资料让大众能在几乎不花分文的情况下,从专家们的心得和见解中获益。不 过,关于投资行为的信息却不足。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的著作《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中有一个章节正是专门讨论投资行为方面的课题。他在书中把一名称为“市场先生”的生意伙伴形容为一个狂躁抑郁症患者。市场先生的情绪可 以从极度悲观转变至非常乐观。虽然投资者可以推掉市场先生“兜售”的股票,但许多人并没有这么做。
而在市场跌势犹如无底洞之际,有多少人能雀跃地进场大肆入货呢?然而,如果没有这些极度悲观的坏消息,我们又怎么能找到便宜货呢?因此,便宜货和好消息是不会同时出现的。
有鉴于此,当市场做好时,要成为一名长线投资者并不难。但如果在买入后的六个月内,自己手上的股票跌了20%,你所面对的挑战可不小。在此时此刻,多数投资者会选择离场、抛售,同时连他们原定的长线投资理念也抛弃了。
光有理念,没有经验是不行的
散户投资者不是全职的专业投资人士。最兴奋的是物色到了“被低估的股票”后那种喜悦,与一个人获得“热门贴士”或在涨升中进场类似。多数投资者会把焦点放在这种初步的感受上是预料中事。然 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喜悦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当股价走势不利时,投资者往往会感到惊讶,更糟糕的是,他们的情绪甚至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出现一百八十度 的转变。光有理念,没有经验是不行的。到时候,疑惑会悄悄地浮现,我们也会开始对自己的判断置疑。不幸的是,我们在这个时候无法证实自己到底是对还是错。 经验不足的投资者也会不知如何是好。
历史不会重演,但会“似曾相识”
“不认识历史的人定会重演历史。”——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
要累积经验有两个途径。一是亲身体验。最明显的挑战是,市场周期可能为时数年之久,要区别运气和技巧也是一件很难的事。牛市常常会“时势造英雄”,但这些英雄会随着跌势的到来而变成“狗熊”。
要 了解市场的运作,并非通过学习理论,而是得认识历史。我们不难明白为什么罗杰斯(Jim Rogers)、巴菲特(Warren Buffett)或芒格(Charlie Munger)等投资大师大力鼓吹阅读的风气,因为这是在短时间内吸取大量关于市场动力的知识的唯一途径。
“事物的变化越大,它们就越相似。”—— 阿尔冯斯•卡尔(Jean-Baptiste Alphonse Karr)
无论在任何政治体系、任何国家或年代,人性不变。人类依旧经常做出羊群行为,从贪婪变得恐惧,然后又回到贪婪的心理。
羊 群行为在2015年显露无疑。在这之前不起眼的中国股市突然风起云涌。起初投机者从炒作中大赚特赚的现象挑起更大的热潮,后来甚至是农民也参与其中,一起 狂欢。当时有制造业业者表示,在股市赚钱比做生意要容易得多。关于中国中央政府将如何不让市场崩溃的消息也此起彼落。
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尽管没有人预测出中国股市泡沫爆破的时间),狂欢迅速地演变为恐惧。
中国政府即刻追查罪魁祸首——卖空者、外汇炒家、贪官污吏,并尝试通过直接干预市场来托市。如果这场中国股灾似曾相识,那是因为它与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十分相似。
80/20的投资定律
对市场历史的认识在我们规划投资策略及付诸行动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80%的投资成果并非归功于基本分析,而是对投资心理的了解。以下是笔者推荐的3本书籍,它们记载了市场历史中许多重要的时刻。笔者认为,对这些事迹的认识将为投资者日后的投资决定殿下稳固的基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